(相关资料图)
阿来曾被问心中的偶像是谁?阿来回答说,我没有偶像。一个人的兴趣是不断变化的,如果只有一个偶像,意味着你没有进步。阿来这句话很值得回味,我觉得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兴趣领域可以有不同的偶像。当然,如果觉得说偶像夸张,也可以说喜欢。阿来说他喜欢外国作家海明威、托尔斯泰、马尔克斯、喜欢魏晋的曹操、以及唐朝的杜甫和岑参。有人问,为何有杜甫,有岑参,却没有李白呢?阿来回答说,谈不上喜欢,不过可能是李白的浪漫主义我接受不了,我不是一个喜欢浪漫的人,我一直主张现实主义写作,不过李白全集我看过三遍。如果你看过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的话,你会对阿来说的浪漫主义李白有更加感性的认识。电影中有两个小细节,一个是高适去扬州赴李白的十年之约,一个是高适接到李白的信来到长安。两次,高适见到李白时提到邀约之事,李白都茫然不知高适所云,弄得高适很是尴尬。李白这样,当然不是因为没有“契约”精神,而是李白随性惯了,有些事情随口一说自己就忘记了,不过李白对朋友可是非常赤胆忠心的。很多人说《尘埃落定》是阿来对巅峰之作,之后的作品,包括获得百花文学奖的《三只虫草》、鲁迅文学奖的《蘑菇圈》、以及获得施耐庵、十月双文学奖的《云中记》都没能超越《尘埃落定》。但阿来自己不这样认为,阿来认为他在《尘埃落定》之后创作的作品肯定是超过了《尘埃落定》的。阿来说,“我不愿意说"超过’,我更愿意说是用文字构筑文学群峰。比如《云中记》,我把灵感按住了十年,有一天实在按不住了,就倾泻而出,我想这样的作品就是真正成熟的作品。”阿来从来没有计划,有时候灵感来了阿来甚至还要控制自己,压制灵感。为什么灵感来了不是立刻动笔创作,反而要压制呢?因为有些灵感是浅的、假的,如果压制住,有些灵感就会消失掉,就是不成熟的。但如果这个灵感多次出现,经常盘桓在头脑之中,那就千万不要再控制,而要让它自由流淌。阿来写关于地震的《云中记》就是这样。汶川地震第一年开始,阿来就想要写,但却迟迟没有动笔。十年后,正在写另外一部作品的阿来,突然感觉压不住了,必须要写下这个故事,于是放下手头正在创造的作品投入到了《云中记》的创作中来。《云中记》是一部描写汶川地震的文学作品,有上千年历史的云中村在地震中遭受到严重的破坏,震后地质监测显示,村子所在的山坡将在几年内发生滑坡,《云中村》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。朋友,你读过阿来对《云中村》吗?